我的大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我的大学 >> 正文
《中国科学报》|房喻:做有价值的研究,做有应用的研究

2019年10月09日 00:00

5月29日,《中国科学报》在第5版“学人”版,以“房喻:做有价值的研究,做有应用的研究”为题,刊登了我校化学化工学院房喻教授的采访报道。文章从“打破高端传感器结构技术垄断”“以分子凝胶拓展绿色应用”“抹不掉的西部情怀、家国情怀”等三个方面,报道了房喻教授在科学研究及应用、教育教学等方面做出的探索与贡献。

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dz/dznews_photo.aspx?t=&id=32517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9/5/346365.shtm

原来名称也丢了

全文如下:

房喻:做有价值的研究,做有应用的研究

测试图片

■本报通讯员 李国华 记者 张行勇 温才妃

1978年,在那个改变民族命运的“科学的春天”,房喻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化学系学习。1998年,房喻获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博士学位,随后,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母校工作。

因为他笃信,“个人的命运不可能独立于国家的发展。改革开放使得中华民族搭上了现代化列车。但是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现代化的全面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是民族的一分子,是时代的幸运儿,有责任为了子孙后代,为了国家的繁荣进步而努力工作。”

他也用自己在科研、教学上的贡献,兑现了心中的诺言。

打破高端传感器结构技术垄断

薄膜基荧光传感是继离子迁移谱之后,公认的最具发展潜力的微痕量物质探测技术。在陕西师范大学,房喻团队坚持薄膜基荧光传感器研究,最早提出将多环芳烃经由柔性连接臂化学结合于衬底表面,利用其聚集结构对微环境的敏感性发展新型荧光传感薄膜的思想,解决了共轭高分子膜因通透性不好而影响传感性能的难题。

值得一提的是,房喻提出了“连接臂层屏蔽/富集效应”概念,率先发展了化学组装共轭高分子膜,创造了迄今响应速度最快、灵敏度最高的爆炸物(TNT 为标示物)薄膜基荧光传感纪录。在此基础上,团队研制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爆炸物、毒品等有害物质高性能荧光传感器和探测设备。

2014年5月,陕西师范大学与深圳励剑防务技术集团合作成立了深圳砺剑防卫技术有限公司,拉开了成果转化的序幕。“我们把基础研究工作向下游延伸,搭建与企业对接跨界融合的平台,将科研成果与市场要素紧密结合,打造有强大生命力的科技转化产业链条。”房喻说。

“装过爆炸物的容器清洗四十次以上,触摸过爆炸物的手洗后三天……任何接触过爆炸物的物品,在它面前都无可遁形,最快只需1秒钟。”2014年11月,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房喻团队研发的“隐藏爆炸物超灵敏探测装置”正式问世。

在爆炸物探测种类和器件使用寿命等关键指标方面,产品超越了代表当今最高水准的同类仪器,而毒品探测传感器和检测设备则完全是国际首创。针对美国公司在全球的薄膜基荧光传感器专利布局,房喻团队发明的荧光传感器叠层式结构,彻底打破了以波导管为核心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关键产品的“中国制造”。

2015年,该设备经公安部检测正式销售,在国内外市场产生巨大反响。2016年,因其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方面的贡献,荣获CITE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创新产品与应用金奖。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销售额超过12000万元,纳税超过2200万元,成果转化学校直接获益850余万元。在十九大、上海进博会、港珠澳大桥通车仪式、G20峰会等重大国务活动或场所安保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基于相关工作的影响,房喻团队先后受邀为国内外重要刊物撰写了综述,审稿专家认为“房喻教授小组是国际荧光薄膜领域的领军人物”。

以分子凝胶拓展绿色应用

适用于复杂体系的高效薄膜基荧光传感器的创制,离不开对检测对象的高效富集和分离,因此相关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

房喻团队长期致力于具有潜在模板效应的分子凝胶类软物质研究。2011年,团队在国防973项目子专题“ 小分子胶凝剂的胶凝动力学和微观胶凝机理研究”中,在国内率先将分子凝胶引入推进剂的研制,解决了高分子基凝胶推进剂因剪切黏度过高而影响雾化燃烧这一航天界公认的难题,为新一代凝胶推进剂的研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高能量密度材料研究领域,房喻团队应用分子凝胶技术解决了严重制约该类材料制备和应用的悬浮体系稳定化这一“卡脖子”问题,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多相云爆剂凝胶化思想,研制了相应的稳定剂,建立了公斤级多相云爆剂,为我国高能材料制备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绿色是房喻实验室科学研究理念之一。该团队率先将小分子胶凝剂用于制备凝胶乳液,突破了凝胶乳液分散相体积分数必须大于74%的限制,拓展了凝胶乳液的模板应用空间。其制备的新型气凝胶材料兼具海帕(HEPA)板和活性炭的双重功能,可应用于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的去除。该材料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生产绿色、易于再生、可重复使用等诸多优点,完胜海帕板和活性炭等传统环境治理材料。

2017年10月,陕西师范大学与西安和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低密度疏水材料环保行业应用技术开发”合同,共同致力于推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与开发应用。

“针对油污染问题,我们研制了高效油水分离柔性低密度多孔材料,下一步就是市场应用。”房喻指出,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亲油疏水性能,可实现水体中油分或有机溶剂的高效、快速清除。经过简单挤压或离心即可回收材料所吸收的油品,同时实现材料的再生和重复使用。

抹不掉的西部情怀、家国情怀

在房喻的实验室里,来自不同学校的研究生、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科研助理进行科研攻关。无论寒暑,不分日夜,唯有研究不辍。

“我的研究最需要的是多学科协同创新,比如光学工程、信号处理、软件工程、结构设计,当然也包括化学、材料学等。”针对科研成果转化链条缺失这一问题,房喻搭建了荧光敏感薄膜创新制备和荧光传感器结构优化专用研究平台,建立了一支跨学科、专兼职结合,专事薄膜基荧光传感器研究的队伍。

“做有价值的研究,做有应用的研究”是房喻实验室一直坚持的理念。

“他经常与我们讨论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叮嘱我们一定要先做好基础研究。”团队成员、副教授彭浩南坦言,除了上课、参加重要会议,房喻一定会在实验室。为了节省时间,他经常是一杯酸奶、一个包子当晚饭。

作为物理化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荧光技术和软物质材料专家,房喻多年来投身于教学科研第一线,倡导并身体力行“教授为本科生上基础课”,花甲之年依然坚持学术研究、坚守三尺讲台。

他倡导“有苦有乐、无怨无悔”“我爱我学、我学我爱”“将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将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成为实验室成员的信条和行为规范,影响着一批批青年学子。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是一项可以惠及千家万户的事业,更是一项可以让个人成才、民族进步、国家强大的事业。教育的特质决定了做教育的人必须懂得责任、富有情怀、具有眼光。”房喻说。

“房老师身上有种质朴正直的精神气质,那就是抹不掉的西部情怀、家国情怀。”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高玲香说。

《中国科学报》 (2019-05-29 第5版 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