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我的大学 >> 正文
《陕西日报》: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图书馆 见证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求

2019年06月29日 00:00

3月26日,《陕西日报》在第八版“70年国家记忆·寻找老建筑”专版,“老校园 岁月忆芳华(二)”一文中,对我校雁塔校区图书馆进行了专题报道。文章指出,源深流自远,行健天同功。见证了历史沧桑与变化的老校园,铭刻着师生们共同的青春记忆,承载着经岁月淘洗保留的文化精华,凝结着经时光淬火而成的醇厚校风和学风。建筑无言,但回响于其中的读书声,仿佛在诉说着莘莘学子共同的精神寄托和建功立业新时代的报国情怀。

报道链接:http://esb.sxdaily.com.cn/sxrb/20190326/html/page_07.htm

原文如下:

老校园 岁月忆芳华(二)

本报记者 刘强 文/图

历经半个多世纪,陕师大雁塔校区图书馆承载着无数学子的美好青春和记忆(3月4日拍摄)。

3月4日,在陕师大雁塔校区图书馆4楼书库,吴曼玉正在寻找历史类书籍。

陕师大雁塔校区图书馆内部装修风格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3月4日拍摄)。

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图书馆

见证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求

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图书馆建成于1956年,是当时西北地区高校中最大的图书馆,从这里走出了数十万计的中小学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

20世纪70年代,陕西人民出版社曾出版过一套《西安园林风光》明信片,在大雁塔、兴庆宫、华清池等景点风光的“簇拥”下,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图书馆优雅知性的风范格外引人瞩目。

3月4日,阳光明媚。记者在陕师大雁塔校区看到,图书馆主楼的外墙长满了爬山虎,两侧三层附楼的斜顶排瓦、琉璃屋脊、红木窗、灰方砖,尽显古韵;建筑外体匾额上出自颜真卿《颜勤礼碑》碑阳的“图书馆”三个字在阳光的辉映下,显得苍劲有力。

“1956年建成的图书馆位于学校东西中轴线的压轴位置。歇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的屋顶式样,建筑形体和开窗方式等细节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陕师大图书馆副馆长田向阳介绍,“那个时期,国家也很困难,能建成这座图书馆是很不容易的。这不仅是几代师大人拓土建校、挥洒汗水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国家尊重知识,我们民族渴求知识的见证。”

根据档案记录,以图书馆为代表的校园建筑群,由学校组织的基建委员会,历经1952年、1953年、1956年三次规划设计,分阶段施工建成。图书馆主楼建筑设计面积为8171平方米,相当于20个篮球场,是当时西北地区高校中最大的图书馆。

在4楼书库,记者见到了正在寻找书籍的吴曼玉。正在准备学位论文的她是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研究生。“我很喜欢来图书馆看书,这里能让人安静下来,藏书很全面、更新也很快,适合看书、写论文。”吴曼玉说。

2016年,西安市人民政府将陕师大雁塔校区图书馆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多年来,学校始终对其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并且在1989年和2010年对图书馆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修葺。目前,图书馆仍保留着原来的内部基本结构。”陕师大图书馆雁塔校区综合办公室主任胡丹介绍说。

60多年来,从陕师大图书馆走出了数十万计的中小学教师、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每天,慕名而来参观访问图书馆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曾受惠于此的校友。如今,陕师大图书馆分设雁塔校区和长安校区两座馆舍,共拥有纸本藏书428万册,其中主要包括古籍线装图书25万余册,古籍善本9000余册。图书馆还拥有历代石刻拓片2万余件、丰富的地方志收藏、大型古籍丛书等,增设了自助借还机、自助打印机等现代化设备和电子阅览室。2009年,陕师大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